一、语文基础常识和运用(30分)
1.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( )(3分)
A.睥(bì)睨 牟取(móu) 迸(bèng)射 颔 首
B.禁锢 诘 责 朔(shuò)方 啮齿(niè)
C.哂笑 解剖 诱 惑 污秽(huì)
D.尴尬(gà) 稽首(jǐ) 黝(yǒu)黑 庶 祖母
2.下列词汇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( )(3分)
A.质问 滞留 沧海桑田 藏污纳垢 B. 真谛 琐事 鼠目寸光 粗制烂造
C.标致 挑衅 暗然失色 长嘘短叹 D. 绯红 轩昂 无可质疑 微不足道
3.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汇采用正确的一项是( )(3分)
A.诸暨五泄风景区内,五个依山而下的瀑布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,其中尤以第五瀑最为壮观,给人出类拔萃的感觉。 1
B.这部作品的成功归咎于他多年的潜心阅读和认真考虑,有人评价他是厚积薄发。
C.最近一段时间,杭州持续雾霾天气,空气中的悬浮颗粒和有害气体多,各大医院的呼吸科人满为患。
D. 据知道,长期正襟危坐地看3D影片很简单患颈椎病。
-4、下面的文学知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(3分)
A、鲁迅是国内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、思想家和革命家。《藤野先生》选自《朝花夕拾》,《雪》选自《野草》。
B、《我的妈妈》的作者是胡适,现 代作家、学者,字适之 。他曾提倡文学改革,是新文化运动的人物。
C、季羡林是国内的国学大师,学界泰斗,被称为“国宝”级的人物,《我的童年》节选自《季羡林自传》。
D、《小石潭记》《醉翁亭记》《马说》《岳阳楼记》都是“唐宋八大伙”的作品。
5.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(3分)
A.读书不仅是开启个人成长、成功、成才之门的钥匙,而且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复兴、兴盛富强的必由之路。
B.能否规范地书写汉字,是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汉字书写的基本需要。
C.语文课堂其实就是微缩的社会言语交际场,学生在这里学习以后步入广阔社会所需要的言语交际本领与素养。
D.近些年,在“非物质文化遗产”保护热中,杭州的独有剧种“杭剧”,被列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,其进步与传承终于也被提上了议事日程。
6.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。 (只选做四小题)(4分)
① ,东风无力百花残。春蚕到死丝方尽, 。(李商隐《无题》)
②采菊东篱下, 。山气日夕佳, 。(陶渊明《饮酒》)
③惶恐滩头说惶恐, 。人生自古谁无死? 。(文天祥《过零丁洋》)
④将军角弓不得控, 。 ,愁云惨淡万里凝。(岑参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》)
⑤醉翁之意不在酒, 。山水之乐, 。(欧阳修《醉翁亭记》)
7.阅读下面的文字,按需要完成(1)(2)两小题。(5分)
德国的布莱希特说过:“不管大家踩着哪种高跷,没有我们的脚是不可以的” 。或许你有充沛的家境,或许你的爸爸妈妈身在仕途,或许你有爸爸妈妈为你铺就的人生坦途,这些用资金、地位和宠爱做成的“高跷”会使你在人生之路上昂然阔步,且四平八稳,可一旦“高跷”倒了,你便会重重地摔在地上,除去落得个鼻青眼肿外一无所有——没有用我们的双手摘来的浆果,没有用我们的头脑设计的将来,更没有用我们的双脚走出的人生之路。2
(1)这段文字在用词得体、语言结构和标点采用上各有一处不当,请加以修改。(3分)
(2)请你就当今社会中的“高跷”现象谈谈我们的看法,不超越45个字。(2分)
8. 参加“保护鸟 ”的综合性学习活动,完成下列题目。(6分)
材料一:在世界文化宝库中,鸟类涉及文学、音乐、舞蹈、器物纹饰、雕塑、建筑以及建筑装饰等各个范围;在仿生学范围,依据鸟类创造了卓有效果的导航、辨别、计算、能量转换等系统,这些系统的灵敏性、高效性、准确性、抗干扰性都令人惊叹不已。
材料二:鸟类是农业害虫的天敌,人类的朋友。它对抑制害虫的繁衍、保护农业生产、保护生态平衡,有着尤为重要的用途。大量鸟类是植物花粉和种子的传播者。
材料三:地球上曾经有16万种鸟,人类出现将来,平均每83年有一种鸟绝迹。公元1600至公元1900年的300年间,灭绝鸟类90种。全世界现存鸟类9000余种。在鸟类濒临绝种的理由中,栖息地改变或被破坏占60%,人类捕杀占29%。
(1)探究上述三则材料,你对鸟与人类的关系和文化的内涵有哪几种新的认识?(2 分 )
(2)学校举行“保护鸟 ”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,并向社会发出以“保护鸟类,争做绿色使者,建设绿色家园”为主题的倡议书,你觉得倡议中的“绿色”的含义是什么?(2 分 )
(3)请你就怎么样爱鸟、护鸟提几点建议。(2分 )
二、现代文阅读(30分)
(一)昔年樱花在(16分)
每年春季,阳明山樱花盛开的时节,我会几度上山赏樱。
每一次,我总会绕到平等里,去看一棵没办法正确标示所在的樱花,那棵樱花并不是特别美,也不是非常高大,而是我童年年代首次上阳明山,曾在那棵樱花树前拍照。
四十年,就这样流过去了!
当我每一次到那棵樱花树前,有一些心 情、一些记忆就仿佛还魂似的,魂魄一朵朵地飘到树上,凝结成鲜艳的红。
是十岁的一个春日,堂哥带我上阳明山,他说:“假日的大道车多,大家走小路上去!”当时,平等里的道路尚未畅通,大家沿石阶步行,穿过相思林与芒草,跨过月桃花与台风草,
终于看见一株小小的盛开的樱花。
堂哥说:“这是你看到的第一棵樱花,拍张照吧!”
我站在那樱花树边,表情肃穆地拍了一张照片。
那不仅是我与樱花的第一张合照,也是我首次看见樱花。
樱花使我惊艳,它的花色鲜明繁茂,却有着粗黑苍劲的树枝,那花与枝仿佛不是一体,而是许许多多粉红色的蝴蝶停在枯枝上,等待起风,蝴蝶就会哗然飞起!
对一个 乡下孩子,樱花不仅是花,而是一个春季的感觉,一个美的化身。
春季的感觉,使人在霜雪侵凌的日子,维持着期望。
美的化身,使人在尘俗淹没的生活,保有着光芒。
不知道为何,那一棵樱花树就从山边移植到我的心上。堂哥已经逝世多年,照片也不知去处,樱花还在开着,似乎永远开着。
我不知道一棵樱花树可以活多长时间,每一次转过去看到那樱花,总使我欣喜不已。昔年的樱花还在开着,而且愈开愈美,一年比一年繁茂。这棵樱花对我,有着特别的意义,从那时起,我特别期待春季,而我的心里总有春季。从那时起,我与美好的世界相认,期望自身能一直迈向美的人生。
当然了,世界不是永远有春季,也有天寒地冻;人生也不是一向美好,也有陋败蒙尘。
每次上山,山上的樱花一直呼唤着:“昔年樱花在,现在更繁华!”那呼唤使我穿过暗巷和幽谷,使我跨过黑暗与冷寂,像是回到十几岁的无忧岁月,与樱花相扶合影。
每一个人的心里都需要一个人、一棵树、一片草原、一间木屋、一个故乡,或许不必真实存有,却是一个不变的碑石。在每回想起,每次相遇,有一点光、一点温暖、一点期望。
我非常高兴,我的那棵树是繁美的樱花!
我非常高兴,昔年的樱花还在!我每年都去朝拜!
9.“我”几度上山赏的这一棵樱花树是一棵什么样的树?请结合文意,简要概括。
10.下列句子形象生动,富有表现力,请加以赏析。
①樱花使我惊艳,它的花色鲜明繁茂,却有着粗黑苍劲的树枝,那花与枝仿佛不是一体,而是许许多多粉红色的蝴蝶停在枯枝上,等待起风,蝴蝶就会哗然飞起!
②那呼唤使我穿过暗巷和幽谷,使我跨过黑暗与冷寂,像是回到十几岁的无忧岁月,与樱花相扶合影。
11. 那棵樱花树,对于作者而言,有哪几种意义?(4分)
12. 作者说:“每一个人的心里都需要一个人、一棵树,一片草原、一间木屋、一个故乡,或许不必真实存有,却是一个不变的碑石。”你是不是认同作者的看法?这个碑石真的不必真实存有?请结合生活实质谈谈你的看法。(4分)
(二) 饮水与健康(14分)
①一个健康的人,有足够的水喝,即便一段时间内不进食,也能维持生命。假如没有水,三天就会造成死亡。假如在酷暑的沙漠中,甚至坚持不到两个小时,死神就会来临。所以《本草纲目》把水放在第一章。中国的先人有“药补不如食补,食补不如水补”的说法。为何水对人如此要紧?
②人体内三分之二以上是水。水是传送养分至人体各个组织、排泄人体废物、体液(如
血液)循环的载体,是消化食物、润滑关节和各内脏器官以及调节体温所需要的物质。水是含有溶解性矿物质的血液系统的一部分,它同溶解的钙、镁一样,对维持身体组织的健康必
不可少。
③喝足够的水有益于防病治病。譬如可以预防感冒,并使感冒患者早愈。其起因在于,感冒大部分由病毒引起,身体的皮肤和黏膜是防御病毒和病菌入侵的免疫机制的第一道防线,足够地饮水,可防止皮肤和黏膜干燥,有益于阻止细菌和病毒进入人体。足够的水可促进人体排除废物,使患者早愈。
④喝足够的水有益于打造好的心情。人假如长期处于心理紧张状况,身体就没办法抵御细菌或病毒的入侵。所以大家在心情烦躁时,应多饮水。水本身对人体有安神镇静功效,有益于人体健康。老年人睡前喝少量的水,可很快安神入睡。
⑤喝足够的水,可以延缓衰老,有益于长寿。人体衰老的过程,就是人体脱水的过程。例如老年人皱纹增多,就是皮肤干燥、脱水引起的。伴随年龄的增长,水占人体体重的比例会渐渐降低。已知水占人体的比重,大体如下:胎儿90%、初生婴儿80%、少年75%、成年男子70%、老年男子小于65%。所以,老年人尤其要培养喝水的习惯。
⑥那样人一天需要喝多少水呢?正常人体内的水一直处于动态平衡状况,摄入和排出量相差无几,变化幅度为1%—2%。美国科学家测定,一个体重65千克的中年人,通过尿液、皮肤蒸 发等多种途径,每天排出水的总量为2569毫升。为维持人体内水的平衡,每天需要补充2560毫升左右的水。但大家所需的水,不完全来自饮水,粮食、肉类、蔬菜、水果等食品中也含有水,所以每天需要从饮水中获得的水,约需1200毫升。常用饮水杯容量为200毫升,即每天约需饮6—8杯,才能说饮了足够的水。当然,这是指正常状况,在高温天气和运动、劳动强度大的状况 下,还要补充约三分之一的饮水量。
⑦还应该注意,喝可乐等饮料不可以代替喝水。饮料多为酸性,常常喝酸性的饮料,会使机体酸性物质增多,简单产生疲劳,造成免疫功能减少。
13、本文扣住饮水,着重说明了什么内容?(2分)
14、本文是从哪四个方面来说明“饮水与健康”之间的关系的?(4分)
15、文章第⑤段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办法?其功效是什么?(4分)
16、在大家周围,尤其是夏天,不少人爱以喝饮料代替喝水。请你结合本文有关常识,给这些人写几句建议的话。(4分)
三、阅读下列古诗文,完成17-21题。(20分)
苏轼治西湖
既至杭,大旱,饥疫并作。轼请于朝,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,复得赐度僧牒,易米以救饥者。明年春,又减价粜常平方米,多作饘粥药剂,遣使挟医分坊治病,活者甚众。轼曰:“杭,水陆之会,疫死比他处常多。”乃裒羡缗得二千,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,以作病坊,稍畜钱粮待之。
杭本近海,地泉咸苦,居民稀少。唐刺史李泌始引西湖水作六井,民足于水。白居易又浚西湖水入漕河,自河入田,所溉至千顷,民以殷富。湖水多葑,自唐及钱氏,岁辄浚治。
宋兴,废之,葑积为田,水无几矣。漕河失利,取给江潮,舟行市中,潮又多淤,三年一淘,为民 大患,六井亦几于废。轼见茅山一河专受江潮,盐桥一河专受湖水,遂浚二河以通漕。复造堰闸,以为湖水畜泄之限,江潮不复入市。以余力复完六井,又取葑田积湖中,南北径三十里,为长堤以通行者。
吴人种菱,春辄芟除,不遣寸草。且募人种菱湖中,葑不复生。收其利以备修湖,取救荒余钱万缗、粮万石,及请得百僧度牒以募役者。堤成,植芙蓉、杨柳其上,望之如画图,杭人名为“苏公堤”。 ——选自《宋史苏轼列传》
[注]①浚:疏浚 ②堰:堤坝 ③芟(shān)删除杂草。
17.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讲解错误的一项是
A.民足于水 B.为民大患
C.以为湖水畜泄之限 D.杭人名为“苏公堤”
18.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
A.民以殷富 夫不可以以游堕事 B.植芙蓉、杨柳其上 其喜洋洋者矣
C.以余力复完六井 余之游将自此始D.为民大患 卷石底以出,为坻,为屿
19.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。
(1)复造堰闸,以为湖水畜泄之限,江潮不复入市。
(2)堤成,植芙蓉、杨柳其上,望之如画图,杭人名为“苏公堤”。
20.苏轼在杭州治水功绩卓著,由此可以看出苏轼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?请结合文意,作简要评析。
野 步
周密
麦陇风来翠浪斜,草根肥水噪新蛙。
羡他无事双蝴蝶,烂醉东风野草花。
21.(1)诗题“野步”意为郊野漫步。诗中“ ”与“ ”两字说明诗人已经被美景深深吸引。(2分)
(2)前两句诗中“翠”、“浪”、“斜”、“肥”、“噪”等字体现了春的气息,选择其中两个字眼,加以具体剖析。(3分)
四、阅读下列材料,按需要作文。
22.小时候,幸福是一件东西,拥有就幸福;长大后,幸福是一个目的,达到就幸 福;成熟后,发现幸福是爱,好好对待身边的人,爱到就是幸福......
请以“幸福的背后,是____________ ”为题作文。
需要:①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汇,使题目完整。②除诗歌外,文体不限。③字数不少于600字。
一、语文基础常识和运用(30分)
1.B 2.A 3.C 4.D 5.A
6.①相见时难别亦难 蜡炬成灰泪始干 ②悠然见南山 飞鸟相与还
③零丁洋里叹零丁 留取丹心照汗青 ④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
⑤在乎山水之间也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
7.(1)①“充沛”改为“富裕” ②“或许你的爸爸妈妈身在仕途”改为“或许你有身在仕途的爸爸妈妈”③“不可以”后面的句号放在引号的里面(3分,各1分)
(2)围绕不依靠家庭、地位、资金,要用我们的双手、我们的头脑、我们的双脚走人生之路,自立自强等来谈看法(看法明确,理由充分即可 2分)。
8. (1)鸟类影响着人类的文明;鸟类对仿生学有贡献;鸟是环境的美化师;鸟是环境的捍卫者;鸟是人类的朋友;人类要爱惜鸟类,关注鸟类存活危机。(2分)
(2)人与自然的亲近、和谐。(2分)
(3)示例A.大家可以借助爱鸟周活动时间,写爱鸟的传单,对市民进行宣传。B.时值春季,大家可以为鸟儿在树上筑一些坚固的鸟巢,让他们安家。C.保护鸟类的栖息环境,积极参加植树造林,治理水污染;同不好的行为做斗争,不随意掏鸟蛋、毁鸟巢和捕杀鸟类,设法为鸟类创造营巢或居留的条件,积极参加“爱鸟周”活动,增强大家爱鸟护鸟的意识。D.作为一个学生,我觉得笔是我最有力的武器,我要拿起我手中的笔写出鸟类存活的危机,呼吁人类保护鸟儿,唤醒麻木的人醒悟。告诉大家鸟类是人类的朋友,大家应该真正去关爱自己的朋友,与鸟儿和谐相处。(2分)
二、现代文阅读(30分)
(一)昔年樱花在(16分
9.没办法正确标示所在(1分);初见时不是特别美和非常高大,但愈开愈美,一年比一年繁茂(2分);整体上花色鲜明繁茂、树枝粗 黑苍劲(1分)。
10.①运用比喻,将“樱花”比作“粉红色的蝴蝶”,点明樱花的颜色美和形态美,且借助联想,想象樱花随风起舞,使樱花更具动态美,形象生动地写出花朵的繁美,引人入胜。
②运用拟人手法,“呼唤”一词唤起作者对童年美好岁月的回想,且以“暗巷和幽谷”和“黑暗和冷寂”等暗示人生路上的天寒地冻和陋败蒙尘,以此赋予樱花美的深意。
(写法和功效各1分)
11.这是“我”人生看到的第一棵樱花,其承载着“我”童年 年代与堂哥在阳明山的美好回忆(1分);在“我”眼中,樱花是春季的感觉,是美的化身(1分), 象征着我对美好世界和美好人生的探索与追求(1分);它是“我”人生路上温暖与期望的源头(1分)。
12.同意,这是一个精神源头,“碑石”本身就意味着永远矗立不倒,而它其实就是大家内心的“源头活水”,这个人或者事物或许已经不存在了甚至没有存在过,但是他(或者她、它)依然可以源源不断给予大家力量,所以说,这个碑石不必真实存有。
不一样意,这个碑石必须要有真实存在,有具体人物或者事物来承载大家内心的精神源头,如:文中的“我”就把自身美好的情感寄托在这棵樱花树上,所以说,必须要有真实存在的碑石。(表明看法1分,看法言之成理即可)
(二) 饮水与健康(14分)
13、着重说明了饮水对人体健康的重要程度(或饮水与健康的关系)和饮水应该注意的问题。(2分)
14、本文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说明饮水与健康的关系的:(1)水是人体必需的物质;(2)喝足够的水有益于防病治病;(3)喝足够的水有益于打造好的心情:(4)喝足够的水,可以延缓衰老,有益于长寿。(4分)
15、用了列数字的说明办法。功效是:准确具体地 说明了伴随年龄的增长,水占人体体重的比例会渐渐降低这一特征。(4分)
16、示例:我建议大伙不要以喝饮料代替喝水,由于饮料多为酸性,常常喝酸性的饮料,会使机体酸性物质增多,简单产生疲劳,造成免疫功能减少,对大家身体健康不利。(4分)
三、阅读下列古诗文,完成17-21题。(20分)
17.B 18.A D
19.(1)又造了堤坝和水闸,以此调节蓄水和泄洪,让钱塘江里的潮水不再进入市区。
(2)湖堤建成将来,在堤上种植了芙蓉、杨柳,远远望去就像一幅美丽的图画,杭州人把它叫做“苏公堤”。
20. 善于统筹安排,关心民生;为官受百姓爱戴。
(译文:苏轼任杭州太守时,正逢旱灾,收成不好,又有传染病时尚。苏轼请朝廷免除上供的米三分之一,所以米 价没有飙涨;又请朝廷赐下可出家为僧的执照数百份,用来换取米粮救济饥饿的百姓。第二年春季,将平时仓的存米减价卖出,人民才免除饥荒的痛苦。 杭州由于地处江海之间,水味咸苦,居民不多。唐代刺史李泌才开始引用西湖的水作成六个井,人民的饮水充足。到 白居易时又疏通西湖,引水入运河,再由运河取水灌溉农田,广达千顷,地方才日渐富裕起来。但是西湖中长满水草,自唐代及钱王年代,每年都有疏通,所以湖水还够用,宋代将来废弃不管,到此时湖中尽是水草淤泥,被垦为田地的有十五万丈多,而湖水已所剩无多,运河失去了湖水,只好依靠长江涨潮,湖水混浊多淤塞,船舶要在市区航行,每三年要疏通一次,成为市民的大患。六井也几乎废弃无用。 苏轼到任后,就疏通茅山运河和盐桥河,茅山运河同意钱塘江水,盐桥河吸收西湖水,又建造水闸,控制湖水的储蓄与宣泄,于是海潮才不致于流入市区。再以多余的财力重整六井,人民因而得到好处。 苏轼借助闲暇时走到西湖,四处观察了很久,说:“挖出来的水草和淤土,将安置于何处?西湖南北距离三十里,环湖来往一趟,一天都走不完,假如把水草淤泥堆积在湖中间,形成贯穿湖面的长堤,使南北直接相通,那样既可除去淤泥,又可便捷行人通行。吴人一向很珍视麦子,种植时往往在春季把野草彻底除尽,湖边的田假如开辟出来招募农家种麦,收得的价值做为修长堤及维护西湖的基金,这样西湖就不会再荒废淤塞了。”于是获得救济荒年所剩余的钱一万缗,余粮一万石,及上百份度人为僧的执照,招募人种麦,长堤完成后,堤上种植芙蓉、杨柳,景色如画,杭州人将它称为“苏公堤”。)
21.(1)羡 醉(2分) (2)示例:“翠”字描绘出麦色,充满了浓郁的春季的气息。“浪”表现春色之浓。“斜”写出了春风徐来,麦浪波动的美好景象。“肥”写出了水草的肥美,充满了生命的活力。“噪”写出蛙声一片,让人感受到万物复苏的活力。(3分,赏析一个正确得2分,两个得3分)